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牡丹亭还魂记

牡丹亭还魂记

55出.上下卷.明.汤显祖撰.怀德堂藏板.明末坊刊本, 共1册,167页 PDF 272.34MB

《牡丹亭还魂记》是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杰出作品。该剧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全剧共五十五出,描写了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

作者与创作背景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以戏曲创作最为著名。汤显祖的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剧情概述

《牡丹亭还魂记》讲述了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在花园中睡着,与柳梦梅在梦中相爱,醒后因寻梦不得而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最终,柳梦梅高中状元,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艺术特色

《牡丹亭》以其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著称。剧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真情的颂扬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该剧在艺术技巧上,纵情跌宕,人物内在意识的刻画细致入微,曲辞曼妙而不施刻凿。

版本与影响

《牡丹亭还魂记》有多个版本,包括明万历四十五年刊本、明末茅暎刊朱墨套印本等。该剧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被誉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在中国戏曲史上,该剧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结语

《牡丹亭还魂记》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也使其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对真情的颂扬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