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琵琶记

琵琶记

4卷.明高明撰.明末乌程闵氏刊朱墨套印本, 共1册,179页 PDF 298.94MB

《琵琶记》是元末明初时期高明所著的一部南戏,全称《忠孝蔡伯喈琵琶记》,也题为《蔡中郎忠孝传》。这部作品共有三卷,四十二出,是据宋元旧篇改编而成。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是瑞安(今属浙江)人,元至正年间的进士,历任多个官职,后因避居而以词曲自娱 。

《琵琶记》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其妻子赵五娘之间的悲欢离合。蔡伯喈进京应试,得中状元后被丞相府招为婿,虽然他力辞不从,但最终被迫与牛丞相的女儿成婚。与此同时,他的妻子赵五娘在家中侍奉年迈的公婆,自己则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因为饥荒,蔡伯喈的父母去世,赵五娘求乞进京寻找丈夫。在牛小姐的帮助下,赵五娘与蔡伯喈团聚,并一同回乡祭扫父母的坟墓,以全忠全孝作为结局 。

《琵琶记》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情节布局、人物心理描写和语言风格。作品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方面描述蔡伯喈在京城的生活,另一方面描绘赵五娘在家的苦难。这种结构有助于展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并强化戏剧冲突 。

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琵琶记》细致入微,多角度展示人物性格。蔡伯喈的内心煎熬和赵五娘的无私奉献均被深刻地描绘出来,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 。

语言风格上,《琵琶记》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使得语言既符合人物身份,又雅俗共赏,进一步促进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化 。

《琵琶记》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不仅在中国有多种版本流传,如元刻巾箱本、明容与堂刻李卓吾评本等,还有1841年的法文译本以及日本的多种传本。它在明初的影响非常大,被誉为传奇之有《琵琶记》犹杂剧之有《西厢记》 。

《琵琶记》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24篇论文和5篇附录,集中讨论了《琵琶记》的版本、文献考证、思想意义、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曲牌声腔音乐以及创作动机等多个方面 。

高明的《琵琶记》对后世戏曲尤其是南戏诸腔有很深远的影响,长期流传于各地舞台,并在演出中不断有所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