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周易兼义

周易兼义

九卷.元刻本.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馆藏, 共1册,363页 PDF 299.33MB

《周易兼义》是中国古代经典《周易》的重要注疏著作,由多位学者共同完成。其历史和学术价值在多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版本与流传: 《周易兼义》最初由王弼和韩康伯注解,孔颖达疏解,陆德明撰《经典释文》,邢璹注《周易略例》。该书被称为“十行兼义本”,因其每半页十行而得名。此版本在南宋时期由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载,并在元代和明代多次修补和翻刻。阮元在《十三经注疏》中翻刻并校勘了这个版本,成为《周易注疏》的基础。

文本演变: 《周易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奉敕主持纂修的《五经正义》之一,后来在宋代汇集成《十三经注疏》。从孔颖达撰定以来,文本模式和文字歧异经历了多次变化。例如,八行本是南宋初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刊刻的,目标是将“经注”文本和“单疏”文本合起来方便阅读。十行本则在八行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文本变化,包括拆分疏文、补回提示语等。

学术影响: 阮元刻《十三经注疏》的问世,结束了明末到清中期风行的明北监本和汲古阁本《注疏》的局面,开启了阮刻《注疏》单峰独行的新天地。阮刻《周易兼义》的影印版在纸张、印刷效果、装订和装帧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习。

校勘与批校: 卢文弨是清代著名的校勘家,他对《周易》的校勘在《十三经》校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卢文弨批校的《周易兼义》以汲古阁刻本为底本,其批校成果和学术观点主要反映在这个批校本中。卢文弨的校勘工作对后世的《周易》校勘、编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周易兼义》不仅是《周易》的重要注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本演变和学术影响,展示了中国古代学术的深厚底蕴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