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伤寒方

伤寒方

共1册,47页 PDF 13.71MB

《伤寒方》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伤寒病治疗的重要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伤寒论》,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该书详细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治疗方法,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全书共分为10卷,张仲景在书中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了津液在防病和抗病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津液能够调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调并修复损伤。书中还特别重视食疗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统计显示在《伤寒论》112方中,使用了17种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这些饮食药物遍及81个剂,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2.32%。

此外,《伤寒论》中还强调了保护胃气的重要性,认为机体的功能与胃气的充沛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张仲景在书中提出了多种保胃气的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调整服药方法等。

除了《伤寒论》,还有如《伤寒论图说》这样的作品,由日本本原元麟撰写,通过文字和图表将《伤寒论》的精髓进行归纳和解说。另外,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则尝试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对《伤寒论》进行分析和诠释,为中西医学的汇通做出了贡献。

《伤寒方》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对伤寒病的治疗方法,还在于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如《伤寒论阴阳图说》从《周易》原理入手,研究《伤寒论》的理论体系,为研究《伤寒论》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的来说,《伤寒方》及其相关著作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