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二十六卷.战国.吕不韦.编.明.凌稚隆批.明万历四十八年吴兴凌氏刊朱墨套印本, 共1册,405页 PDF 774.73MB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它汇集了当时儒、法、道等多家学说,形成了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方面的理论体系。这部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前后,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知确切写作年代的书,其内容撮取诸家之说,以道家思想、儒家学说为主,兼收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家,是杂家代表作。

《吕氏春秋》的编排结构非常系统,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八览各览有论文八篇,但《有始览》缺一篇;六论每论有六篇。此外,还有《序意》一篇作为全书的总结。

在内容上,《吕氏春秋》博采众长,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了儒家的仁义之术,采纳了兵、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以及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体现了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保存了许多先秦的史料及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对音乐起源、原始音乐的记叙也非常丰富,记载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保存了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资料,还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思想和历史理论。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至正年间嘉兴路儒学刊本。明代有多个刻本,如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嘉靖七年许宗鲁刻本等。清代有毕沅的《吕氏春秋新校正》。近现代则有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以及张双棣等人的《吕氏春秋译注》等注释本。

《吕氏春秋》不仅在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价值,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氏春秋》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显示了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