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著者李時珍(明)明万暦31年刊本-彩, 共37册,3119页 PDF 981.42MB

《本草纲目》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药学著作,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完成。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并附有1100多幅插图和11000多个药方。

作者与背景

李时珍(约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药理学家和自然学家之一。他曾在太医院任职,但仅一年后便辞去官职,回乡行医并开始撰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在编写过程中,广泛查阅了大量古籍和民间药方,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

内容与结构

《本草纲目》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药物的名称、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炮制、药性、功效、主治、方剂配伍等多个方面。全书分为16部,60类,具体包括:

  • 序例: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
  • 百病主治:以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
  • 药物各论: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

药物分类与描述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采用了严密的科学分类方法,将药物分为动物、矿物和植物三类,并详细描述了每种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等。书中还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如将葳蕤与女萎误为一物,天南星与虎掌误为两药等。

插图与药方

《本草纲目》附有1100多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各种药物的形态和特征。此外,书中还附有11000多个药方,为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参考。

影响与传播

《本草纲目》自出版以来,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该书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中许多药物和制剂都来源于《本草纲目》。

版本与流传

《本草纲目》的版本颇多,最早的版本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刻本,称为“金陵本”,为该书最早版本,也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此外,还有江西本、钱本、张本等多个系统。

结语

《本草纲目》不仅是中国药学史上的巨著,也是世界自然科学的重要文献。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使他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作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