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这部著作原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与《伤寒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字仲景,约公元148年至211年间人,是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曾任长沙太守,被尊为医圣和医方之祖 。
《金匮要略》全书共分为3卷25篇,其中《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全书的总论,其内容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张仲景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医学理念 。书中以“病脉证治”为篇名,展现了病与证(或脉与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主要论述内因为主的杂病,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特点 。
此外,还有《金匮要略述义》一书,由日本丹波元坚(亦柔)于1894年撰写,旨在补充其父丹波元简《金匮要略辑义》的不足之处,通过采撷诸家方论和扩充经旨,对《金匮要略》的原文进行了深入阐释和补充 。
《金匮要略》自成书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方书的涌现开创了先河。该书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内容不仅包括内科杂病,还涉及外科、妇科、急救卒死和饮食禁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