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金匮要略注解

金匮要略注解

5卷, 共5册,359页 PDF 146.34MB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由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张仲景,字仲景,约公元148年至约211年,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因其医术高超,被后人尊称为“医圣”。《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与《伤寒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医四大经典名著 。

该书是现存最早的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著,共分3卷25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全书的总论。它在理论上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如“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书中的每篇篇名都标明了“病脉证治”,显示了病与证(或脉与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主要论述内因为主的杂病 。

《金匮要略》内容丰富,不仅在病理论述上侧重提示、举例、比较,而且各有其别。与《伤寒论》相比,它更注重内因杂病的论述。该书成书至今已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医学理论和方剂的涌现奠定了基础 。

此外,还有《金匮要略注释》一书,由吕志杰所著,于2003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吕志杰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在医学界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金匮要略注释》是吕志杰积30年读书、教学、临证之心得,以阐发经义为宗旨完成的作品 。

清代医学家徐彬也曾对《金匮要略》进行整理和注解,撰成《金匮要略论注》,该书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完成,将原书分为二十四卷,每卷列一种病证,并在原文下分列“注曰”、“论曰”以明要旨,注释简明,论辨精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