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七十论》是印度数论派哲学的重要经典,原名《数论颂》(Sākhya-kārikā),由印度学者自在黑(Isvarakṛṣṇa)所著,大约生活在四五世纪。这部作品在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被收录在汉文佛典大藏经内。真谛(Paramartha,499—569),南朝梁、陈时期的印度高僧,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将《数论颂》翻译成汉文,即《金七十论》。
《金七十论》的内容主要阐述数论派的教义,由颂和长行组成。颂是由自在黑所造,长行则是对颂的解释。自在黑是跋婆利的弟子,他将般尸诃所说的六万偈大论节略为七十偈,即《金七十论》中的偈颂部分。此书在中国未受到广泛研究,但在日本受到了一定关注,有多部注释书,如法住的《金七十论疏》、晓应的《金七十论备考》等。
《金七十论》的命名有一段历史,据说是因为自在黑得到了金耳国王正勤日王的敬信,国王赐予他金子,因此得名。但也有说法认为“七十”指的是颂的数量,而非金子的数量。
在中国,除了真谛的译本外,还有关于《金七十论》的其他记录,如《佛书解说大辞典》中提到的真谛着《金七十论释》(缺本),但《净土真宗教典志》认为该说有误。此外,《金七十论》的版本信息显示,元至元间杭州路餘杭大普寧寺刻本,现藏于日本東京增上寺和日本東京淺草寺。
总结来说,《金七十论》作为数论派的核心著作,其哲学思想和教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中国未受到充分研究,但其在日本和印度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