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是一部由清代著名学者钱坫所著的古籍,该书专注于对古代器物的款识进行考证和研究。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小兰,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区)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他不仅在经史、训诂学方面有深入研究,而且擅长小篆和绘画,特别是墨梅画,风格清古 。
该书共四卷,收录了四十九件古代器物,其中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二十九件,秦汉时期的器物十六件,以及其他四件。钱坫在书中不仅对器物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考释,而且强调了款识铭文与古文献的对照,力求精确,避免凭空臆想。书中的铭文钩摹工作非常精细,力求保留铭文的原貌,与以往的金石著作相比,更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
《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的编纂体例是先图后铭,每件古器都先临摹其图形和文字,并标明尺寸大小,然后引经据史进行考释。这种图像与考释并列的方式,对后来的金石学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书后还附有《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二卷,这是对铜镜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最早记录铜镜的专辑文献之一 。
该书的版本有嘉庆元年(1796年)自刻本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明书局翻刻本两种。现代影印出版的版本以嘉庆自刻本为底本,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阅读途径 。
《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后来的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钱坫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