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素问识

素问识

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共10册,550页 PDF 204.84MB

《素问识》是日本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元简(1755-1810),号桂山,所著的一部医经著作。该书成书于日本文化三年,即公元1806年。丹波元简以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熟读心传,对《素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

《素问识》共8卷,作者在书中摘录了《素问》72篇中的精要部分(除去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并参考了王冰、马莳、吴昆、张介宾等历代注家之言以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丹波元简在书中对《素问》的某些条文进行了训诂、解词、校勘和注释,并对前贤疏义之失,予以订正。

丹波元简的注解方式是采用选注而不自注之法,即选取前人注释中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且有发挥者入选。在对各注有分歧时,他以“简案”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指出孰是孰非。对于未能肯定或可并存的情况,他则以疑似口吻表达,使学者进行思考抉择。

《素问识》的成书,不仅在日本,也在中国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被视为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的重要参考书。丹波元简的这部作品,以其缜密的考据方法和严谨的处理态度,对后世《内经》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素问识》的篇次依照王冰注本,但未列《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卷首包括了“序”、“素问题解”、“素问汇考”、“素问诸家注解书目”、“全元起本卷目”等内容。丹波元简的其他著作还包括《素问记闻》、《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脉学辑要》、《观聚方要补》等。

《素问识》在1936年被收入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皇汉医学丛书》中,并成为通行本。通行本基本上未引用本邦注家学说。

《素问》本身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原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这部著作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了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综上所述,《素问识》不仅是对《素问》的深入研究和注解,也是中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丹波元简的贡献在于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前人学术见解的深入挖掘与批判性继承,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