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草堂医学丛书—瑞竹堂经验方》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医学价值的古籍。以下是对该古籍的总结:
《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是清代丁丙编著的一部综合性中医著作,刊行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该丛书汇集了宋元明时期的多种医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瑞竹堂经验方》是元代沙图穆苏撰写的一部医方著作,约成书于1326年。该书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等15门,共采方310余首。
《瑞竹堂经验方》选方较为精要,或选自各家方书,或采录见闻中经验效方。书中方、论并茂,不少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值得借鉴。该书原著已散失无存,现流传最早版本为清乾隆时期从《永乐大典》辑出的5卷本。
现存版本包括日本宽政七年乙丑(1795年)缮生药室活字本、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丁氏当归草堂刻本、清抄本等。1982年,浙江中医研究所文献组等经过搜集整理,辑15卷,载方344首,名为《重订瑞竹堂经验方》。
《瑞竹堂经验方》不仅在医学上有重要价值,其成书过程和内容也反映了元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该书由沙图穆苏与当地名医共同考订中医名家方论,搜集民间良方,精心选药及规范药物炮制,并经临床验证而成。
《瑞竹堂经验方》特别注重药物的炮制和用法,书中对每方的用法和炮制都有详细交代,体现了元代建昌药业的用药、制药状况。该书的方药特色包括羡补且善补、治痹选良药、驻颜与美容、用药重炮制等。
近年来,学者们对《瑞竹堂经验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医文并茂,具有扎实中医理论根底与临床实用性。该书的经验被现代医疗与科研广泛应用,如八珍汤、夜光丸等方剂在现代临床中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