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佛教禅宗的一部重要典籍,简称《坛经》。它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口述,其弟子法海集录而成。这部经典不仅在中国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文本 。
《坛经》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惠能在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第二部分是惠能回到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第三部分则是六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 。《坛经》的传世版本众多,一般分为十篇,包括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宣诏和付嘱等 。
惠能大师(638—713年),祖籍河北燕山,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人,俗姓卢。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以卖柴为生。尽管他不识字,却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强调直接体验佛性,而不是依赖文字和仪式 。
《坛经》的全文原为一万二千余字,后来增至两万余字。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奥的佛理,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等,给予后人无尽的启迪 。
此外,《坛经》在历史上曾遭受焚毁的命运,据《释门正统》记载,宋辽时期已有此书入经录的记录,现存的版本包括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 。1976年,日本影印了《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了十一种不同的《坛经》版本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作为禅宗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教义强调心性本净,提倡顿悟,对禅宗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