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董其昌书.乾隆题诗并书字.清拓本, 共1册,43页 PDF 21.55MB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经典之一,简称《金刚经》,其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文最早由后秦的鸠摩罗什在弘始四年(401年)翻译成中文,此后陆续出现了多种译本,包括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隋达摩笈多、唐玄奘和唐义净的译本,以及藏文和满文的版本 。

《金刚经》的教义主要围绕“般若波罗蜜”,即“最高智慧”展开,强调一切法的空性,即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自性的。经文通过佛陀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形式,阐释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中道思想,以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修行方法,指导人们如何通过般若智慧来断除一切烦恼和执著 。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各宗派广泛注疏和讲解。特别是禅宗,更是将《金刚经》作为修行的重要依据。历代以来,对《金刚经》的注解和讲解层出不穷,如僧肇的《金刚经注》、吉藏的《金刚经义疏》等,近现代也有印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等多种注释 。

值得一提的是,现存的《金刚经》中,唐咸通九年(868年)刊刻的版本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其扉页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作品之一。这份珍贵的文物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石窟中发现并带回英国,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 。

《金刚经》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简洁的文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教义不仅在宗教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也对哲学、文学乃至日常生活都有所启迪。通过对《金刚经》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