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孙悟空

孙悟空

绘本.宇野浩二文.本田庄太郎绘.1949年版, 共1册,31页 PDF 90.11MB

《孙悟空》这一形象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是其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孙悟空,又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以其神通广大和机智勇敢而闻名。他的形象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有所变化,但核心特质保持一致。

孙悟空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西游记》第一回描述,他是从一块受天地精华孕育的仙石中诞生的石猴。他天性自由,不服从任何权威,追求个性的自由。孙悟空在东海学艺,获得了超凡的能力和武器——如意金箍棒,他曾两次大闹天宫,挑战天庭的秩序,最终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在《西游记》的旅途中,孙悟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的考验。其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尤为著名,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破妖精的伎俩,尽管受到唐僧的误解和惩罚,他最终还是坚持正义,消灭了白骨精。此外,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也展示了孙悟空的忠诚和智慧,他与冒充自己的六耳猕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在如来佛祖的帮助下恢复了真身。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学界有多种说法。鲁迅认为孙悟空可能源自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无支祁,而胡适则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受到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努曼的影响。季羡林提出孙悟空是受多元文化影响形成的艺术典型,而日本学者则认为孙悟空源自佛教典籍中的猴形神将。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可能是唐代高僧释悟空或玄奘的胡人弟子石磐陀。

孙悟空的形象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代文化中也被多次重塑和演绎。无论是在网络文学《悟空传》中,还是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里,孙悟空的形象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魅力。

最后,孙悟空的故事也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分类学概念,如“五虫”和“四猴”,这些概念体现了古人对猿猴这类动物与众不同的认识。孙悟空作为灵长类的一员,其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继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