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治本伤寒论标注》是中医学术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古籍,其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深远。这部著作起源于东汉末年,由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字机,南阳人,被尊称为医圣,其著作确立了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康治本伤寒论》在日本康治二年(1143年)由沙门了纯所抄,故得名。现存的版本为残本,仅存65条,50方。此书在19世纪中叶在日本被发现,经过与宋刻本对校后,发现其原文与宋本互有异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治本伤寒论》的发现,为研究《伤寒论》原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书被认为是节注本,原为1卷,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版本已不完整。值得注意的是,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的字样,因此也被称为“贞元本”。此书曾流传于日本的延历寺和永源寺,因此还有“延历寺本”和“永源寺本”的别称。
此外,与《康治本伤寒论》相提并论的还有《康平本伤寒论》,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于康平三年(1060年)抄写,是现存最古老的版本之一。《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为研究《伤寒论》的原始形态提供了重要线索。
《康治本伤寒论标注》的学术价值在于其对《伤寒论》原文的保存和传承。通过对这些古本的研究,医学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和治疗方法,进而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此书的影印刊行,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的便利,使得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