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清代乾隆皇帝时期的一项宏大的宫廷绘画工程,由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等人根据圆明园内的著名景群绘制而成。这套图咏不仅以绘画形式保存了圆明园的史料,而且每幅图都附有乾隆帝所作的题诗,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使得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成为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珍品。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四十景图咏中的每一幅图都展示了圆明园内不同的景观特色,如“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等,每处景观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刻的寓意。
值得注意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此外,还有19世纪法国人参考此本绘制的水粉画版本。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清代皇家园林历史、建筑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创作过程历时十一年有余,从乾隆元年至乾隆九年,经过多次增补和修改,最终完成。这套图咏的创作和完成,体现了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我们虽无法亲眼目睹圆明园的原貌,但通过这些珍贵的图咏,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皇家气派。《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不仅是一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