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庄子故

庄子故

八卷.清.马其昶撰.清光绪三十二年集虚草堂刊本, 共1册,240页 PDF 110.4MB

《庄子故》是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马其昶所著的一部关于《庄子》的古籍。马其昶(1855年—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庄子故》共八卷,初稿完成于光绪二十年,修订于光绪三十年之后。该书前有马其昶自序,后附有其采掇诸书所载《庄子》佚文,及李国松所撰后跋。

《庄子》一般认为是集合了庄子及后世学庄者的篇章,整理而成,分为内篇、外篇与杂篇。道教中奉《庄子》为经典,也称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据司马迁《史记》所载,《庄子》有十余万言,由汉至晋之间,都为五十二篇。今本所见《庄子》则为三十三篇,七万余言,应是郭象作注时所编定。

《庄子》的成书年代当在战国中后期。今本《庄子》的篇目已经不是《庄子》原本。《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郭象注中仅见三十三篇。郭象注本分《庄子》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司马迁以为《渔父》《盗跖》《胠箧》《畏累虚》《亢桑子》等都是庄子所作。

《庄子》与《老子》合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庄子》一书不仅有极高的哲学价值,还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本《庄子》,收录了传世的《庄子》全部文本,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和全文白话翻译,所依据的原文文本权威、精准。

庄子与儒家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先秦时期还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庄子》这样辛辣机智地讽刺过孔子和儒家信徒。《史记·老子列传》载:“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庄子和孔子并非水火不容,甚至庄子是在暗助孔子。

唐代儒释道三足鼎立,唐玄宗下诏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庄子》为《南华真经》。唐代注释《庄子》者达二十多种,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两种:成玄英《庄子注疏》、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

《庄子故》征引繁富,所采摭者有司马彪、崔读、向秀、郭象、李颐、支遁、简文帝、陆德明、成玄英、吕惠卿、王秀、黄庭坚、朱熹、林希逸、褚伯秀、王应麟、刘辰翁、罗勉道、杨慎、朱得之、陆西星、归有光、焦兹、释德清、陶望龄、陈治安、方以智、钱澄之、芏夫之、宣颖、洪颐煊、王念孙、刘大槐、姚鼐、方潜、郭嵩焘、曾国藩、孙诒让、王闽运、吴汝纶、俞樾、郭庆藩、姚永朴、姚永概等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