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刺络闻见录

刺络闻见录

共1册,71页 PDF 44.92MB

《刺络闻见录》是一部关于针灸和经络的古籍,由日本文化丁丑年春油三伦东朔讲述、伊藤大助记载的书籍。该书在嘉庆年间出版,采用木刻印刷技术,开本为32开 。此书详细记录了古代针灸的实践和理论,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对后世的针灸学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刺络闻见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针法和灸法的起源和发展。针刺工具从最初的石器,称为“砭石”,发展到金属针具,特别是九针的出现,扩大了针灸实践的范围。灸法所用的材料也从树枝或干草发展到用艾叶制成的艾绒,因其易于引火缓燃而不起火焰,适用于灸法,遂使艾灸世代相传 。

书中还提到了《黄帝内经》对经络学说的精辟论述,包括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属络脏腑及其所主病证,以及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的走向、分布和功能。此外,《内经》还对腧穴理论进行了较多论述,记载了160个左右常用穴位的名称,并对特定穴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

《刺络闻见录》的记载不仅涵盖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了刺法的详细论述,如迎随补泻、徐疾补泻等手法,以及治疗原则和取穴配穴的具体方法。书中记载了100多种病证,其中绝大多数都应用针灸治疗,显示了针灸在古代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

此外,该书还提到了《难经》对经络问题的阐述,特别是对“奇经八脉”的集中论述,补充了《内经》之不足,并提出了原穴的概念,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在南宋时期,针灸家王执中撰写的《针灸资生经》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进一步发展了经络腧穴理论。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高潮,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而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则首次将经脉图与经穴图分别绘制,为经络理论在方药方面的运用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