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襄阳集》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歌集,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后曾短暂担任张九龄的幕僚,最终归隐。孟浩然的诗歌以五言诗为主,尤其擅长律诗和排律,其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孟襄阳集》的版本众多,包括明毛晋辑《五唐人集》本,四卷,有宋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初编》本、《四部备要》本等。其中,明毛晋刻本的《孟浩然集》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一卷,并附《襄阳外编》一卷。此外,还有宋末元初刘辰翁对孟浩然诗的评点,他的评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孟浩然集》版本流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浩然的诗歌在唐代就已经享有盛誉,李白、杜甫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李白曾用“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来赞美他,杜甫则称赞他的诗“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在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诗作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孟襄阳集》不仅是孟浩然个人诗歌创作的集大成,也是研究唐代诗歌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追求。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