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

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

北魏太和12年刻.民国拓本, 共1册,28页 PDF 22.73MB

《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是北魏时期的一块著名碑刻,原立于陕西澄城县李润镇晖福寺,后于1971年移存至西安碑林。此碑刻于太和十二年(489年),碑身高294厘米,宽90厘米,厚17厘米,碑首雕有蟠螭纹,额篆“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九字,额下有穿,碑身下部两侧呈束腰形,式样别致。

碑文由楷书书写,碑阳24行,每行44字,详细记述了宕昌公王遇(字庆时)修建晖福寺的经过和寺景。碑阴则有题名9行,但已漫漶不清。宕昌公是北魏宦官大臣王遇的爵号,他不仅建造了晖福寺,还曾监修文昭太后陵庙、太极殿等重要工程,并且云岗石窟群中的第九、十两窟也是由他所建。

《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的书法风格古朴精劲,拙中见巧,用笔方圆兼备,以圆为主,线条凝炼,结体气势豪放,笔画圆润而粗壮,饱满厚实,是北魏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康有为在其著作《广艺舟双楫》中评价此碑书法“高简,为丰厚茂密之宗,隶楷之极则”,并将其与永平四年(511年)的《郑文公碑》同列为“妙上品”。

此外,碑阴刻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为研究民族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晖福寺碑》不仅是中国名碑之一,也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