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元明杂剧》是一部珍贵的戏曲文献,其历史和学术价值在学术界和出版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孤本元明杂剧》的发现和出版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1938年,正值全国抗日战争时期,郑振铎在坊间书肆发现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这一发现被他评价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这部作品的发现和出版,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戏曲文献的重大补充,也是在战火中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坚持和努力。
《孤本元明杂剧》收录了144个剧本,其中包括刻本4种和抄本140种。这些剧本大多为孤本,保存了许多罕见流传的剧本。剧本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元明两代的杂剧,包括王实甫、关汉卿、白仁甫等人的作品。这些剧本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也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孤本元明杂剧》的校订工作由王季烈等人完成。王季烈在序中详细记录了元杂剧在元、明、清三代的流传情况,并总结了这批戏曲文献的特点及意义。1939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了这部作品,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又对其进行了重印。
《孤本元明杂剧》不仅是研究中国现代出版史、戏曲史和文学史的宝贵原始资料,而且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和时局世态。它为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对于研究元明两代的杂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孤本元明杂剧》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也为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商务印书馆在战火中出版这部作品,体现了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担当。同时,这部作品的出版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