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伤寒论脉证式

伤寒论脉证式

1-8卷, 共6册,292页 PDF 123.32MB

《伤寒论》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主要论述了伤寒病证及其治疗方法。该书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伤寒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涵盖了伤寒六经病的脉证治法,是该书的主体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与版本 《伤寒论》成书于公元3世纪,原16卷,但在魏晋时期已有散失。王叔和收集整理后,该书得以存世,并在北宋时期经过校正医书局的校勘整理。现存的通行本主要有明代赵开美据宋治平本的影刻本和金代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本。此外,《脉经》、《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也载有《伤寒论》的内容,被视为该书的早期传本。

主要内容 《伤寒论》全书共10卷,22篇,主要内容包括:

  • 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论述了伤寒六经病的脉证治法。
  • 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分别论述了伤寒、杂病的脉证预后以及伤寒的病因、病机、传变等。
  • 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的证治:涉及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和禁忌证。

脉象描述 《伤寒论》中详细描述了多种脉象,如浮脉、沉脉、数脉、迟脉、弦脉、紧脉、滑脉、涩脉等,每种脉象都对应不同的病证和治疗方法。例如:

  • 浮脉:在《伤寒论》中共记载64次,主要提示表证和热证。
  • 沉脉:记载24次,主要指里证,里实证和里虚证。
  • 数脉:记载21次,主要指热证,但也有虚热和实热之分。
  • 迟脉:记载13次,主要指虚寒证和实证。
  • 弦脉:记载8次,主要指肝病。
  • 紧脉:记载23次,大多主寒邪在表。
  • 滑脉:记载7次,反映的都是热证。
  • 涩脉:记载11次,大多为虚证。

学术影响 《伤寒论》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东汉以前诊治外感热病的经验,运用《素问》等经典理论,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施治体系。

现代研究 现代学者对《伤寒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在医学领域,也在文化和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日本学者杉原德行所著的《伤寒论新解》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和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对该书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伤寒论》不仅是一部医学经典,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科学价值的著作,其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