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方氏墨谱

方氏墨谱

凡6卷.8册两函.明方于鲁编.明万历十六年方氏美荫堂刊本.1588年, 共1册,321页 PDF 610.98MB

《方氏墨谱》是明代制墨大师方于鲁编著的一部关于墨锭的专著,集中展示了方于鲁所制的名墨图案和造型,共385式,分为六类:国宝、国华、博古、法宝、洪宝、博物。 这些墨锭不仅在实用性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图案设计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版画史上的精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方于鲁,原名大滶,字于鲁,后以字行,改字建元,号太玄,是明代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制墨家,还是一位诗人,与汪道昆联姻后,被汪氏招入丰干社,待遇优厚。方于鲁学得程君房墨法后,改而制墨,并与程氏在制墨技艺上有所竞争。

《方氏墨谱》的墨锭图案和造型设计精美,线条细如毫发,纤丽逼真。墨谱中的每个墨锭都配有赞语,并且备列了真草隶篆之文,工艺十分工巧。然而,方氏的主要意图是为了炫耀其墨品的精工,与程氏斗新角异而争名,因此在书中并未提及制墨的具体方法。

《方氏墨谱》的谱系更倾向于立体感和仿真感,与程君房的《程氏墨苑》在文化层面上有所不同。程氏的墨谱更注重文化层面,首创用五色,赋彩印刷,绘刻俱精,是徽派版画中的代表作。

此外,方于鲁的制墨细节非常清晰,制作工艺从现存藏品来看,刻画清晰,注重细节。墨谱因为是平面化,很难形象地理解纤毫毕现,但结合相关的照片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制墨大师的高超技艺。

《方氏墨谱》的第二卷“国华”中,墨谱的图案承载了很多文化内涵和典故。例如,“龙凤呈祥”追求形象真实感,而“乾之同人和调羹”则寓意着国家极需之人才。其他如“补衮”、“百谷王”、“众星拱极”等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典故。

《方氏墨谱》作为中国四大墨谱之一,不仅在制墨技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