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苕集》是明代文学家王穉登所著的一部诗文集。王穉登,字伯谷,号东篱,江苏吴江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清苕集》的命名来源于苕溪,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流经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吴兴的别称。王穉登曾两次游览吴兴,其所作的诗文便以《清苕》为名,集结成集。在《清苕集序》中,王穉登描述了吴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其比作武陵桃源,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清苕集》的内容涵盖了王穉登在两次游览吴兴期间创作的诗文,包括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王穉登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清苕集》在明代即有刻本流传,后来被收录于《王百榖全集》中。
此外,《清苕集》作为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古籍,也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苕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研究明代文学、书法以及吴兴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