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定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阴阳学说的重要论述,它涵盖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以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如《荀子·礼记》中提到:“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阴阳对立统一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它们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如,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阴阳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如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阴阳互藏交感,即阴阳二炁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阴阳理论还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力量就是阴阳。此外,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这种关系是用五行理论来表达的。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能力的源头,在中国古代,医家是用“神明”来描述生命的生灭现象和能力。阴阳正是这种生灭现象发生的原因,因此也就是用来理解生命现象的。《黄帝内经》归结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