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考略》是清代金石学的重要著作,由吴式芬和陈介祺合撰。这部作品共10卷,首次刊行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主要收录了秦汉时期的封泥资料,其中还包括少量的战国时期的封泥,共计849方。封泥,又称泥封,是古代用于密封简牍的泥块,上面盖有印章以防私拆,是研究古代官制和地理的重要实物资料。
吴式芬,字子苾,号诵孙,是嘉庆年间的进士,曾官至内阁学士,对金石学有深入研究。陈介祺,字寿卿,也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同样在金石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两人的合作,使得《封泥考略》不仅在编排上以官印、私印、闲印为序,而且每种封泥都附有原大拓片和详细的考释,极大地方便了后世学者的研究。
《封泥考略》的价值在于它是最早的封泥资料专书,对研究古代官制具有重要意义。书中不仅对封泥的形制、用途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还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如《汉书》等,为研究秦汉时期的官制、地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此外,封泥的研究还涉及到古代的玺印制度,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封泥考略》的研究并未停止,后续还有如罗振玉的《齐鲁封泥集存》、陈宝琛的《澄秋馆藏古封泥》等多种续作和仿作,显示了这部著作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持续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封泥考略》不仅是清代金石学研究的里程碑,也是了解古代中国官制、地理以及玺印文化的重要窗口。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也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