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尹宙碑

尹宙碑

共1册,4页 PDF 3MB

《尹宙碑》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简称《尹宙碑》,是东汉时期的一块著名碑刻,以其隶书字体和书法艺术价值而闻名。此碑刻于东汉熹平六年(177年),碑额原有篆书,现存“从铭”二字。碑文共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末行十七字,总计三百六十八字。《尹宙碑》最初由元代达鲁花赤阿八赤在洧川发现,并置于河南鄢陵孔庙,后因土崩而再次出土,现在依然存放在鄢陵孔庙中 。

该碑的书法风格肥厚方正,与衡方、史晨等名碑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拓本显示其字迹清晰,特别是十三行末的“德”字和“不”字保存完好,推测为清乾隆时期的拓本。此碑的书法艺术受到了历代书法家的高度评价,如清代书法家朱彝尊认为其“结体道劲,犹存篆籀之遗” 。

《尹宙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碑文详细记载了尹宙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政治成就。尹宙,字周南,是河南鄢陵人,曾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等职,最终官至豫州从事。他的家族历史可追溯至殷周时期,家族成员在历史上担任过重要职务,并在秦汉时期因政治原因经历了迁徙 。

在艺术表现上,《尹宙碑》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其结体方正而圆润,用笔变化丰富,横竖画的长短与形态多样,撇捺与波磔舒展自如。特别是横画的处理,不拘泥于传统隶书的蚕头逆入,展现出一种接近楷书的笔法。整体布局整齐而不失活泼,竖行与横列的字间距疏朗,展现出一种节奏韵律感 [^10-11^]。

《尹宙碑》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后世书法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临摹的宝贵资料。此碑的保护与研究,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