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穴歌》是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文献,它详细记录了人体十四条主要经络及其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对于学习和实践针灸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手太阴肺经:包括中府、云门、天府等穴位,共计十一穴,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包括二间、三间、合谷等共二十穴,常用于治疗大肠相关疾病 。
手太阳小肠经:包含肩贞、天宗等一十九个穴位,与小肠功能相关 。
手少阴心经:有极泉、少冲等九穴,与心脏功能紧密相关 。
足厥阴肝经:从大敦至期门,共十三穴,与肝脏功能相关 。
足少阳胆经:包含瞳子髎等四十三穴,与胆功能相关 。
足太阴脾经:从隐白至箕门,共二十一穴,与脾脏功能相关 。
足少阴肾经:从涌泉至俞府,共二十七穴,与肾脏功能相关 。
足阳明胃经:包括承泣至厉兑,共四十五穴,与胃功能相关 。
足太阳膀胱经:包含睛明至阴会,共六十二穴,与膀胱功能相关 。
手厥阴心包经:有天池至中冲,共九穴,与心包功能相关 。
手少阳三焦经:包含关冲至丝竹空,共二十三穴,与三焦功能相关 。
任脉经:从会阴至承浆,共二十四穴,与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 。
督脉经:从长强至龈交,共二十八穴,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 。
《十四经穴歌》的编写,旨在通过歌诀的形式,帮助医学生和针灸师记忆和掌握经络穴位,便于临床应用。该书由元代医学家滑寿所撰,现存版本有元至正元年(1341)抄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清代钞本《十四经穴歌》详细叙述了人体十四经脉以及穴位,且书末附有普照图、反照图、内照图及观音密呪图等,强调了身体与心的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