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病论》是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庞安时所著的一部中医典籍,其成书时间大约在宋咸平三年,即公元1100年 。庞安时,字安常,号蕲水道人,是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被誉为“北宋医王”。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医书,尤其精通《伤寒论》,在医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
《伤寒总病论》共六卷,内容涵盖了伤寒及其他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卷一主要讨论了伤寒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治疗和预后,首次提出了“寒毒”的概念,并对外感病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卷二至卷五分别论述了汗、吐、下、温、灸等治法,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临床病证,以及天行温病、黄病、小儿伤寒等 。卷六则收录了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暑病通用针刺法等内容 。
庞安时在书中特别强调了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明确指出了辨别伤寒与温病的重要性。他认为,伤寒与温病虽然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本质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他提出,温病的治疗应重用寒凉药物,提倡采用清热解毒之法,并首次将温病放在与伤寒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认识和治疗,对后世温病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庞安时的医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上,他的医德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治病不分贵贱,对患者充满同情和关怀,其高尚的医德和卓越的医术使他在江淮一带享有盛誉 。
《伤寒总病论》的版本众多,包括清道光三年(1823年)黄丕烈士礼居复刻宋本、四库全书本、日本抄本等,其中1956年商务印书馆曾铅印刊行,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