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主要阐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该书原名《墨经》,后称《墨子》,现存53篇,分为十五卷。
《墨子》的作者并非墨子本人,而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关于墨子的生卒年,有多种不同的考证结果,一般认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左右。墨子曾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
《墨子》一书可以分成五组:
《墨子》一书思想丰富,反映了墨家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宗教、逻辑等方面的观点、主张。其主要思想包括:
《墨子》书中体现了丰富的逻辑思想,提出了“三表法”,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名”、“类”、“故”等逻辑范畴,强调概念的明确性和推理论证的客观标准。
《墨子》无注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唐尧臣刻本等。注本主要有清毕沅校注《墨子注》、清孙诒让撰《墨子闲诂》、近人张纯一《墨子集解》等。
《墨子》不仅是墨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的重要文献。其思想和逻辑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