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的一部药物学巨著,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全书共190多万字,分为16部、62类、50卷,收录中草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绘制插图1110幅,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和功效。李时珍在编写此书时,翻阅了800余种医学著作,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验,经过三次较大修改,最终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完成此著作。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重大贡献,在植物分类学方面也有显著成就。书中对所收载的药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如草分为山草、芳草等,动物分为虫(昆虫类)、鳞(鱼类)、介(软体动物类)、禽(鸟类)等。此外,李时珍还对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方剂配伍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书自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以来,世界范围内现仅存六本,2011年金陵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本草纲目》自清朝(1644-1911年)以来,经过数次重新刊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医的首选参考工具。
李时珍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
《本草纲目》的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李时珍的这部著作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