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辑要》是日本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元简所著的一部中医典籍,成书于1795年。该书在中医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卷,内容涵盖了脉学理论、脉象分析以及妇人脉、小儿脉和怪脉等。
《脉学辑要》由丹波元简撰写,共三卷。上卷主要阐述脉学理论,中卷详细描述了二十八脉体象及其主病,下卷则专门讨论了妇人脉、小儿脉和各种怪脉。该书汇集了古今脉学之精华,融合了众多医家的脉学理论,并结合作者的个人心得和家传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丹波元简(1755-1810),字廉夫,号桂山、栎窗,是日本著名的汉医学家。他不仅对中医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还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等各类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丹波元简的学术成就不仅在日本国内享有盛誉,也对中国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包括《素问识》《灵枢识》《伤寒论辑义》等,均体现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医学功底。
上卷:总论
上卷主要讨论脉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脉象的分类、脉象与疾病的关系等。丹波元简在这部分内容中,系统地总结了脉学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脉象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卷:二十八脉体象
中卷详细描述了二十八种脉象的形态、特点及其对应的疾病。每种脉象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脉象的诊断方法。
下卷:妇人脉、小儿脉及怪脉
下卷专门讨论了妇人脉、小儿脉和各种怪脉的特点及其诊断方法。这部分内容不仅丰富了脉学的研究领域,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脉学辑要》在学术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广泛引用:书中广泛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医学典籍,如《难经》《脉经》《千金翼》等,汇集了众多医家的脉学理论。 严谨考证:丹波元简在书中对各种脉象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分析,力求客观真实,避免主观臆断。 创新与发展:在继承传统脉学理论的基础上,丹波元简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家传经验,对脉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脉学辑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其学术价值和实用性不仅在日本国内得到了认可,也对中国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其是“古今论脉之书,其不背古而最为适用者”。
该书现存多个版本,包括日本宽政七年乙卯(1795)江户万笈堂刊本、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杨守敬据日本文化三年至天保十年刻本所撰的《聿修堂医学丛书》飞青阁藏板、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李氏芝轩校刊本等。此外,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也出版了排印本,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