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题棉花图》是一部清代乾隆年间的珍贵农书,由方观承主编,乾隆皇帝亲自题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棉花从种植到织染成布的全过程,包括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等16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乾隆帝御题的七言诗一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方观承,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是安徽桐城人,他在乾隆年间任直隶总督二十余年,勤于民事,特别关注棉事活动。《御题棉花图》的创作背景是乾隆皇帝途经保定观视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方观承以此为契机,主持绘制了这套图谱,并装裱成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对图谱赞不绝口,亲自为每幅图题写七言绝句,共十六首,使得《御题棉花图》名声大噪。
《御题棉花图》的刻石原石现存于河北保定市莲池书院壁间,归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历经二百余年仍保存完好。这部作品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展现了清代的艺术水平,而且在传播和推广植棉及棉纺织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史和清代前期冀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宝贵资料。
此外,《御题棉花图》的拓本在海外也有收藏,其影响力远及日本等地。例如,日本学者吉田幸次郎将《御题棉花图》中的图说及“跋”译成日文,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而在国内,这部作品也被收录在《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棉》中,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便利。
《御题棉花图》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湛的绘画和乾隆帝的御题诗,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清代农业技术的先进水平,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