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由西晋医学家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左右,其内容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皇甫谧,字士安,晚年自称玄晏先生,原籍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是著名的医学家。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母抚养成人。早年不喜读书,但在20岁时受到启发,决心发奋学习,最终成为博学之士。40岁时,皇甫谧患风痹病,开始自学医学,尤其对针灸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实践中治愈了自己的疾病。
《针灸甲乙经》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篇。该书汇集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针灸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合编,因此其理论体系相较于《黄帝内经》更为丰富。
书中主要论述了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以及各类疾病的证候和针灸取穴等内容。它不仅系统整理了古代针灸疗法,而且在针灸穴位的定位、经络学说、针灸疗法的适应症、操作方法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论述,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针灸甲乙经》的成书,对针灸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教学传播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它不仅促进了中国针灸学的发展,还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了作用,如在5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并被用作教材。
该书在历史上有多个版本,包括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统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医统正脉》刊本等。1980年,山东中医学院主持编写了《针灸甲乙经》校释,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总结而言,《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的奠基之作,其系统性、科学性的论述,对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古代针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