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是清末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当时中国思想界较早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之一。该书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郑观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是广东香山人,曾在英国太古洋行中担任高级买办,并参与洋务派控制的企业 。
《盛世危言》的出版,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国内民族危机感极重,出版后随即引起社会轰动,并迅速传播。据说该书亦曾呈给光绪帝,光绪帝下旨“饬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被当时人称为“医国之灵柩金匮”,推动洋务运动的张之洞亦评价其为“上而以此辅世,可为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 。
该书对中国近代史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清末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为1898年开始的百日维新奠下重要根基。蔡元培在《蔡元培年谱》中评价该书:“以西制为质,而集古籍及近世利病发挥之。时之言变法者,条目略具矣。” 。
《盛世危言》的出版,不仅影响了康有为、光绪帝、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变革思想走向,而且其提出的革新观念和“以商立国”的商战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商业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年轻时也曾阅读《盛世危言》,并在1936年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提到这本书对他的影响 。
《盛世危言》的文本有多个版本,包括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5卷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14卷本《盛世危言增订新编》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8卷本《盛世危言增订新编》。近代研究郑观应的专家夏东元教授所编的《郑观应集》,当中《盛世危言》文本乃其上三个版本之综合本,共115篇文章 。
郑观应的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唤醒了千百万沉睡的灵魂,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