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韵》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韵书,由宋代丁度等人奉诏编撰,成书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该书是对《广韵》的整理和修订,共10卷,包括平声4卷,上、去、入声各2卷,收录字目达到53525字,数量上是历史上收字最多的韵书之一 。
《集韵》的编撰背景是当时学者认为《广韵》存在“多用旧文,繁略失当”的问题,因此皇帝下诏进行修订。《集韵》在体例上与《广韵》相似,但在韵部的划分、同用韵的规定、反切的修订等方面有所调整和创新。它不仅增加了字数,还对一些字的释义进行了补充和订正,增加了古文、籀文和异体字 。
《集韵》的价值在于其收字之多,注释的可靠性,以及对反切的修订,这些修订反映了宋代实际语音的变化。此外,《集韵》还记录了大量的又音,为研究古语和方言提供了重要资料 。
然而,《集韵》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删除了《广韵》中一些异音异义的注释,使得某些字的音义难以辨识。尽管如此,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集韵》仍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韵书,并且是研究汉语文字、词汇的重要资料 。
关于《集韵》的版本,现存的宋本有三种,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旧藏的南宋潭州刻本、翁同龢旧藏南宋明州刊本以及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田世卿安康金州军刊本 。此外,清代学者如方成珪和陈准等也对《集韵》进行了校勘和研究,编撰了《集韵考正》等相关著作 。
天一阁藏本《集韵》作为镇馆之宝,其背后的掌故与出版情况也颇具学术价值。该藏本历经多位名家收藏,包括汲古毛氏、周锡瓒等,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毛氏影抄本由于其白粉填改,对中国清代《集韵》之学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填改后来被证明是有依据的,与宋潭州刻本相符 。
《集韵》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汉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随着学术界对其研究的深入,这部韵书的更多价值和细节将被进一步发掘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