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北平笺谱

北平笺谱

六册.鲁迅.郑振铎.合编.民国二十二年.初印第六十三部.1933年, 共1册,375页 PDF 146.12MB

《北平笺谱》是一部由鲁迅与郑振铎先生合编的古籍,它不仅是中国木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更是鲁迅晚年艺术追求的重要体现。这部作品的出版,凝聚了两位文学与艺术巨匠的心血,展现了中国传统木刻艺术的深厚底蕴。

《北平笺谱》的创作背景,源于鲁迅对传统木刻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鲁迅在《序言》中提到,木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五代末期到宋初,中国的木刻艺术已经相当成熟,远早于欧洲的木刻技术。然而到了清末,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传统的木刻艺术逐渐式微。鲁迅意识到这一点,便与郑振铎共同发起了这项编辑工作,希望能够保存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1933年底,《北平笺谱》由北平荣宝斋等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印制出版。全书共收录了332幅图,这些图来自陈师曾、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江采、缪素筠、王梦白等绘画大师的手笔。鲁迅和郑振铎在编辑过程中,通过书信交流了30多次,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编辑和出版工作。

《北平笺谱》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木刻艺术的一次致敬,也是对当时日渐式微的传统艺术的一种挽救。鲁迅在序言中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深切关怀,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传统木刻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北平笺谱》的初版仅印制了100部,且每部都有编号,鲁迅和郑振铎各自签名,这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极高的收藏价值。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北平笺谱》的价格已经飙升至50多万元,成为新文学版本中的善本之一。

总的来说,《北平笺谱》不仅是鲁迅和郑振铎对中国传统木刻艺术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体现。这部作品的出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研究和欣赏中国传统木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