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述义》是日本医学家丹波元坚于1827年撰写的一部中医古籍,主要对《伤寒论》中的病情和病机进行了深入剖析。
作者背景: 丹波元坚(1795-1857),字亦柔,号苣庭,是丹波元简之子。他曾任医学馆教授、幕府医官,并著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伤寒论述义》《杂病广要》等多部医学著作。
成书背景: 《伤寒论述义》是在丹波元坚研究其父丹波元简的《伤寒论辑义》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撰写的。该书对《伤寒论》中的病情和病机进行了重点剖析,以补《伤寒论辑义》之不足。该书刊行后,丹波元坚于1851年又撰写了《伤寒论述义补》一篇附刊于后。
主要内容: 《伤寒论述义》主要讨论了《伤寒论》中的阴阳理论、病情和病机。书中强调,要理解仲景的阴阳之义,必须先审《素问·热论》之旨。书中还详细讨论了三阳三阴的病理变化,指出三阳三阴的病理变化不仅与经络有关,还与表里虚实相配。
学术价值: 该书对《伤寒论》的深入解读,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中对病情和病机的详细分析,使得学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伤寒论》的医学思想。
版本流传: 《伤寒论述义》现存日刻本、上海六也堂书药局铅印本、《聿修堂医学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影响与评价: 该书在医学界具有较高的声誉,丹波元坚的医学思想和对《伤寒论》的解读,对后世的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