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十四经络腧穴条辨

十四经络腧穴条辨

共1册,125页 PDF 37.6MB

《十四经络腧穴条辨》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经络和腧穴的重要著作。该书详细记载了十四条经络及其腧穴的位置、功能和主治病症,对后世的针灸学和中医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络与腧穴的起源

经络学说和腧穴理论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针刺工具是石器,称为“砭石”,主要用于刺破脓疡和刺络泻血。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刺工具逐渐发展为金属针具,特别是九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黄帝内经》是经络学说的重要文献,详细记载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属络脏腑及其所主病证,并涉及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

十四经络的命名与分类

“十四经穴”一词最早见于明代《琼瑶神书》,指的是手足十二经脉腧穴加上任、督二脉腧穴。元代滑寿在《十四经发挥》中首次将任、督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进一步发展了经络腧穴理论。这些经络包括:

  1.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足阳明胃经
  4. 足太阴脾经
  5. 手少阴心经
  6. 手太阳小肠经
  7. 足太阳膀胱经
  8. 足少阴肾经
  9. 手厥阴心包经
  10. 手少阳三焦经
  11. 足少阳胆经
  12. 足厥阴肝经
  13. 督脉
  14. 任脉

腧穴的主治病症

每个经络上的腧穴都有其特定的主治病症。例如:

  • 手太阴肺经:主治咽喉、胸、肺部疾病,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等。
  •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头面部、五官、咽喉等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等。
  • 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等。
  • 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等。
  • 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位置的病症,如心痛、咽痛、口渴等。
  • 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等。
  •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
  • 足少阴肾经: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等。
  •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胸、胃、神志病等。
  •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等。
  • 足少阳胆经:主治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等。
  • 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等。
  • 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 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

影响与传承

《十四经络腧穴条辨》对后世的针灸学和中医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的《针灸大成》和清代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等著作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经络腧穴理论。这些著作不仅在理论上有所贡献,也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医针灸学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