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金科》是一部清代宫廷大戏,共20卷,首1卷,旧传由清代张照等人撰写,刻印于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采用五色套印技术,包括红、蓝、绿、黄、黑五种颜色。这种印刷技术在当时难度极高,使得《劝善金科》在艺术性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全书以240出戏的形式,主要描写了目连救母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德宗时代,同时穿插了李希烈、朱溉谋反,颜真卿唾骂奸贼以及李晟平叛等历史事件。
《劝善金科》的源出本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记》,而《目连记》则来源于《大藏盂兰盆传》,讲述了西域大目犍连尊者救母的事迹。改编本与民间演出本在旨趣上有所不同,更注重忠孝和惩戒人心的主题。剧中的神佛鬼魅情节与腊月里驱鬼除疫、逐阴迎阳的年俗相契合。
在印刷方面,戏目的标题使用单行大绿字,宫调采用双行小绿字,曲牌名用单行大黄字,科文与服色以小红字旁写,曲文用单行大黑字,韵白则以小黑字旁写。此外,曲文中的特定词汇如每于、每读、每韵、每叠、每格等用小蓝字旁注以区分,南腔、北调则用小红圈标注。
《劝善金科》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印刷品也是收藏家和拍卖市场的热门对象。在2006年的拍卖中,它以33万元的高价成交,而在2007年秋季,同为清内府刻本的《古文渊鉴》以40万元成交,显示了这类古籍的市场价值。
《劝善金科》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有著录,被认为是清前期彩色套印技术的杰作,其印刷精良、色彩纯正,不仅具有提示和助读的作用,还美化了版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