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

二十卷.杜甫著.清.钱谦益笺注.清康熙六年季振宜静思堂刊本, 共1册,682页 PDF 690.9MB

《杜工部集》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集,收录了杜甫的大量诗作,是研究唐代文学和杜甫诗歌的重要文献。

1. 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2. 创作背景

杜甫的诗作多“以时事入诗”,客观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时代,被目为“诗史”。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杜甫的爱国思想决不表现在对皇帝个人或一姓王朝的愚忠上,而是以民为贵,尊重人民,热爱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

3. 内容与特点

《杜工部集》收录了杜甫的一千余首诗作,包括“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代表作。杜甫的诗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其诗意境深厚完整、语言锤炼精确,节奏顿挫,音调铿锵嘹亮,诗风沉郁。

4. 版本与流传

《杜工部集》的版本众多,最早的版本是北宋宝应二年(1039),王洙收集整理杜甫诗作,分体编年,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嘉祐四年(1059),王琪、何琭、丁修等人又对王洙本重新编订,在苏州雕板刊行,是杜甫集的最早刻本。现存两种南宋刻本残卷和汲古阁毛晋命刘臣影宋抄本、毛扆命王为玉重抄补本、及钱曾述古堂影宋抄本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图书馆。

5. 影响与评价

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特色是多方面的。他继承了诗骚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发扬汉魏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而又不沿用乐府旧题,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杜甫对七律的贡献尤为显著,他创作了约一百六十首七律,这个数字超过他以前所有诗人写的七律的总和。

6. 注释与研究

杜诗的笺注本较多,较早的有宋郭知达的《九家集注杜诗》、徐居仁编、黄鹤补注的《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鲁訔编、蔡梦弼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等。清代仇兆鳌广采各家之说,撰成《杜少陵集详注》(一名《杜诗详注》),此书旁征博引,释义详尽,于研究杜诗极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杜工部集》不仅是杜甫诗歌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杜甫诗歌的重要文献。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