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阴论画》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秦祖永所著的一部绘画品评著作,全书共分为三编,共6卷。秦祖永,字逸芬,号桐阴、桐阴生等,江苏梁溪(今无锡)人,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他不仅工诗古文辞,能书善画,而且对画论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桐阴论画》的初编序于同治五年(1866年),二编和三编序于光绪六年(1880年)。初编主要品评了明末清初的画家170余人,分为“大家”与“名家”,其中“大家”17人,而“名家”则有106人,卷末还附有女画家4人。二编和三编则是在初编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分别品评了明末清初和清中叶以来的画家各120人,体例与初编相同。
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采用了逸、神、妙、能四品来评议画家的技法,并为每位画家撰写了小传,这一方法沿袭自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然而,秦祖永在运用这一原则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所列的逸品画家多达238人,几乎占据了全书的三分之二,而一些被传统上尊为逸品的画家,如董其昌、王时敏等,他则将其列为神品,显示出他在绘画品评上的独到之处。
《桐阴论画》的价值得到了《清史稿》的认可,称其“评骘较严,称略备焉”,显示了其在绘画品评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此外,秦祖永还著有《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作品,对后世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桐阴论画》不仅是一部绘画品评著作,更是一部集艺术鉴赏、批评与理论于一体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清代乃至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