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刻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是一部明代的中医著作,由王文洁(字冰鉴,号无为子)撰写。该书大约成书于明万历初年(1573年),是明代医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本草类著作 。全书共8卷,载药768种,分为草、果、米、谷、菜、人、金玉、石、水、兽、禽、虫、鱼等部,附有774幅图 。
该书的编排方式独特,分为上下两栏,上栏为《本草精义》,下栏为《仙制药性》。上栏详细介绍了药物的图示、名称、别名、植物形态、产地、生长环境、品种、鉴别、采收季节、炮制、七情、归经等信息;而下栏则记录了君臣佐使、性味、阴阳归经、升降浮沉、良毒等,以及“赋云”、“主治”、“补注”、“太乙日”等内容。其中,“赋云”记述了药性与功效,“主治”记述了主治疾病,“补注”收集了单验方并补充了作者的见解,“太乙日”则主要介绍了炮制方法,多取自《雷公炮炙论》 。
《新刻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的内容丰富,不仅涵盖了药物的炮制方法,还包含了作者对药物品种、配伍用法的见解,是一部综合性的本草著作。书中的内容多取自金元医家的药性理论,有时以按语形式阐发作者的见解 。
现存的版本为明万历陈氏积善堂刻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该书的成书年代下限是1582年,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11年 。王文洁本人精研脉学,对太素脉有深入的研究,能够通过脉象判断人的生死、富贵、祸福 。
这部著作对于研究明代的医学发展、药物学以及炮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它,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还能够窥见明代医学家们在药物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