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并书.翻刻.西庙堂碑.东庙堂碑两版本, 共1册,48页 PDF 37.8MB

《孔子庙堂碑》是唐代著名的碑刻作品,由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其书法作品以俊朗圆腴、端雅静穆著称,被誉为初唐碑刻中的杰作。碑文记述了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九年(626年)封孔子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的事迹。虞世南的书法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传统,外柔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原碑刻成后不久便遭遇火灾,碑石被毁。后来在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并亲自书写了碑额。现存的《孔子庙堂碑》刻石有两块,一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另一块在山东成武县,俗称《东庙堂碑》。《西庙堂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断裂,而《东庙堂碑》的石质不坚,拓本字迹漫漶且瘦。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楷法森严高雅,被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所重视,称之为虞书妙品,唐楷杰作,楷法极则。此碑的拓本在历代流传中极为珍贵,如北宋拓本即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此外,有关《孔子庙堂碑》的研究和讨论在学术界持续进行,如在“宋拓视野:碑帖珍本的鉴藏审美与传播”学术研讨会中,陈根远对《孔子庙堂碑》的原刻刻立时间进行考证,并对王彦超再建“陕本”《庙堂碑》的传世早期善拓作介绍。

总结而言,《孔子庙堂碑》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瑰宝,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