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是一部在中医药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古籍,由宋代著名药学家唐慎微所著。该书初成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前后,后经过陆续增补,大约在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1098—1108年)间定稿,并由艾晟校补刊行,后世简称作《大观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原籍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后迁居成都。他出身于医学世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唐慎微在治疗病患时不计报酬,深受士人喜爱。他广泛搜集经史百家、佛书道藏中的医药记载,将这些资料整理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全书收药达一千五百余条,总结了宋及宋以前药物学的成就。
《大观本草》以其内容广泛、资料丰富、体例得当等特点受到世人的重视,元、明两代多有翻刻流传。在历代不同的版本中,元大德壬寅年(1302年)宗文书院刊本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在宋刊本失传的情况下,被认为是最接近宋代原本的刊本。2010年,中国书店在海外发现了元大德宗文书院刊《经史证类大观本草》,通过努力使其回归故土,并据元大德宗文书院刊本影印出版,为中医理论研究、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及中医药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观本草》在药物分类上大体沿袭了《新修本草》的旧例,将禽兽部分细分为人、兽、禽三部。书中不仅载有药物的别名、药性、主治、产地等信息,还附有药图294幅,分类系统,论述周详。该书共载药1748种,其中增加药物660种,引述了大量文献资料,据统计,共引经史方书240余家,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医药文献。
《大观本草》对宋以前的本草学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本草纲目》问世之前流行了500余年,一直是本草学研究的范本,在本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虽为民间医家个人著作,但由于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受到朝野的重视,宋政府后依此校刊增订为《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等作为国家药典颁行全国。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影印版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中国书店的影印出版,不仅有利于中医理论研究和文献整理,也为保存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