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中医医史著作,由南宋时期的张杲编著。张杲,字季明,是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出身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其医学知识渊博,对医理有深入的研究。
《医说》初撰于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刊行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并被宋《直斋书录解题》最早著录。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宋刊本,但已经残缺。后世有多个版本,包括明嘉靖年间的刻本,以及清《四库全书》本等。国外也有朝鲜活字本和日本翻印本。198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根据癸西夏五陶风楼宋刊本影印出版了此书。
该书共分为10卷,49门,内容涵盖了从历代名医的传记到各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医书、本草、针灸、神医、神方、诊法等。第一卷主要介绍历代名医,从伏羲、神农至唐代的王冰共146位医家的生平和传略。接下来的几卷则分别介绍了医书、针灸、伤寒、诸风病等医学内容,以及对劳瘵、鼻衄吐血、头风、眼疾等病症的文献摘录。此外,书中还包括了养生修养调摄、金石药之戒及妇人门、小儿门诸证等内容。
《医说》不仅在医学领域内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因其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对了解古代医家的生平及常见病证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书中的许多医案和医话情节生动,发人深省,如赵学敏《串雅·序》中提到的“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和“李防御治嗽”的故事。
此外,《医说》的续作《续医说》由明代俞弁撰写,仿张杲《医说》的体例,补充了明代以及前代的医学资料,为中医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医说》是一部集合了医史、医话、文献摘要的汇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