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方》是一本南宋时期由严用和(字子礼)撰写的医学著作,也被称为《严氏济生方》。该书成书于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共10卷,主要辑录了内、外、妇科的方论,包含医论80则,医方433首(根据玉枝轩本统计)。严用和在书中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如“补脾不若补肾”和“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济生方》中的方剂大多经过严用和本人的实践验证,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书中的方剂不仅包括了从其他医学著作中选取的,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方》等,还包括了民间的单验方,例如治疗脏毒下血的蒜连丸。严用和在方剂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不轻易采用攻邪或补养的方法,力求达到治疗的平衡。
《济生方》在明代以后曾一度散佚,到了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根据《永乐大典》的资料重新辑佚,得到了医论56则和240余首方剂,重新整理为8卷。严用和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著作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学理论,还结合了个人实践经验,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严用和本人是江西庐山人,生活于南宋庆元至咸淳年间,自幼聪颖,十二岁开始学习医学,并受到了名医刘开的指导。他的医学理念强调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法,不拘泥于古代的固定模式。
《济生方》在现代有多种版本流传,包括日本享保十九年(1734年)的植村玉枝轩本、《四库全书》辑佚本以及《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等。1979年,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和湖州中医院根据明清医著以及朝鲜、日本医籍,对《济生方》进行了补阙工作,辑成《重订严氏济生方》一书,共集医论八十五则,处方(或法)五百二十余个。
严用和在《济生方》中对方剂学的贡献显著,不仅创制了许多新方,还对前人的方剂进行了化裁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临床需要。这些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