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由西晋时期的王叔和编著,大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这部著作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扁鹊、华佗等古代医学家的脉学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脉理、脉法,并结合临床实践详细辨别脉象及其所主的病症 。
《脉经》共分为十卷,九十八篇,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并对每种脉象的性状进行了具体描述。它不仅确立了脉象指下的标准,还奠定了脉名种类的基础,开创了脉象鉴别的先河 。书中的脉象分类和描述,至今仍对中医诊断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叔和在《脉经》中不仅总结了脉学知识,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对《伤寒论》的整理工作同样功不可没,使之得以流传至今 。
《脉经》的刊行历经数百年,宋代时校正医书局对其进行了校勘。现存的版本众多,包括元、明、清各代的刻本以及近现代的影印本和排印本 。此外,《脉经》的影响力远播海外,对藏医学、印度医学乃至阿拉伯和西欧的医学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
王叔和本人,名熙,性度沉静,博通经方,尤擅长脉学之理。他曾任晋太医令,其医术和学识在当时享有盛誉。王叔和的生平虽不详,但他在医学上的贡献使他的名字永垂青史 。
《脉经》不仅在医学理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在实践中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价值和贡献至今仍被医学界所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