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注册
获取验证码
未注册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古籍资料库账号
脉位辩证

脉位辩证

共1册,62页 PDF 18.57MB

《脉位辩证》是中国古代医学中关于脉象诊断的重要著作,其内容涵盖了脉象的分类、诊断方法以及与疾病的关联。

《脉经》是西晋时期王叔和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它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对脉象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脉经》首次将脉象归纳为24种,并详细描述了每种脉象的特点,为后世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脉经》的学术成就主要包括确立脉象指下标准、奠定脉名种类基础、首开脉象鉴别先河、确立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以及总结脉象临床意义等方面 。

《脉经》对脉象的分类非常细致,如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诊断意义。例如,浮脉表现为轻按即得,重按则减;沉脉则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 。

《脉经》的版本经过历代校订,现存有多种刊本,其中包括宋代林亿等人校订的版本,以及1949年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刊行的影印本 。

除了《脉经》,还有如《脉诀汇辨》等其他脉学著作,这些书籍对脉学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如李延昰在《脉诀汇辨》中对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 。

  1. 陈士铎的《脉诀阐微》也是清初的脉学专著,书中详细论述了脉象的诊断和临床应用,反映了当时脉学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 。

《脉位辩证》作为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至今仍对中医诊断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